年度荣誉讲座|李零:“逝者如斯——百年考古回顾”系列讲座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涵育学术,激活思想”为宗旨,六年以来坚持汇聚学人,探求学理。循世界学术机构之通例,2021年我们设立了“年度荣誉讲座”,希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邀请人文社科领域的一流学者,依托北大的平台举办学术讲座,展现杰出学者的前沿成就,与北大校内外师生形成积极互动,并且通过系列演讲与出版相结合的方式,推出原创性的独有思考成果。年度荣誉讲座的开篇,我们邀请了芝加哥大学巫鸿教授主讲“考古美术中的山水”(点击此处,跳转阅读)。
2022年度荣誉讲座,我们很荣幸邀请到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研院学术委员李零担任本年的主讲人。李零先生治学涉猎广泛,是当代少有的能够熟练地将考古资料、古文字资料和传世文献结合起来,在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和文化诸领域展开全方位深入研究的学者之一。举凡考古、古文字、古文献、艺术史、思想史、历史地理等领域,李零先生均有代表性著述发表。
着眼于疫情防控的大局,本系列讲座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发表演讲,并开展讨论评议。远方的师友可以通过文研院安排的直播参与活动。讲座详情及观看方式如下,感谢大家的关注。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2022年度荣誉讲座
逝者如斯
百年考古回顾
(共四讲)
讲座简介
20世纪,战争与革命改变了人类的一切,血流成河,泪流成河。百年考古,逝者如斯,蓦然回首,仿佛就在昨天,其中值得讨论的人物、事件、学术思考太多太多,对今天的我们仍有启示。此次系列讲座选择两位对中国考古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作为前两讲的中心话题,侧重历史回顾,侧重学术背后的政治解读。他们两位,一个是激进左翼和人类三次大战(一战,二战,冷战)的反战分子,一个是极端保守害怕一切革命的学者型遗老,他们失意政治、得志学术,在人生的巅峰同样选择了自杀,令人震撼。另外两讲则是对王国维讨论过的问题做再讨论,一个与王国维关注的三代之学有关,一个与王国维对古礼器的研究有关,侧重新材料、新问题的拓展研究。柴尔德是夏鼐留学英国时的“考古五大师”之一,20世纪欧洲三大考古的集大成者,他的马克思主义思考和比较研究对中国考古的理论范式和工作方法影响至深,值得深入反思。王国维是中国器物学和铭刻学的集大成者,他对上世纪“五大发现”的研究也为紧随其后中国考古学的闪亮登场做了很好的铺垫。四个话题彼此相关,可以反映主讲人疫中读书的种种心得。
主讲人
李 零
1948年6月生,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院士。1977—198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与金文资料的整理。1979—1982年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张政烺先生做殷周铜器研究,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2—198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队从事考古发掘。1983—198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从事先秦土地制度史的研究。1985年至今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有考古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艺术史、军事史、方术史、思想史、历史地理等。
代表作有《〈孙子〉古本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李零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郭店楚简校读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三联书店2004年)、《中国方术(正)考》(东方出版社2000年,中华书局2006年)、《中国方术续考》(东方出版社2000年,中华书局2006年)、《我们的经典》(三联书店2014年)、《我们的中国》(三联书店2016年)、《万变》(三联书店2016年)、《子弹库帛书》(文物出版社2017年)、《波斯笔记》(三联书店2019年)等。
讲座信息
第一讲
冷战之殇
柴尔德考古学的反战思考
柴尔德魂断蓝山,留下各种猜测。1980年代,伴随其“绝命三书”的披露,西方学者开始重新认识柴尔德,有五部传记相继问世。此讲从柴尔德考古学与中国考古学的关系说起,探讨其考古学背后的历史背景,特别是他对20世纪三战(一战、二战、冷战)的深刻思考。
时 间:2022年9月20日(星期二)19:00
地 点:北京大学人文学苑1号楼108会议室
与谈人:张瀚墨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教授
李水城
四川大学 文科讲席教授
王 艺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主持人:渠敬东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常务副院长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教授
第二讲
重读王国维
从五大发现到中国考古
古物学和铭刻学到处都是考古学的预备阶段。20世纪,中国有“五大发现”,“五大发现”开出五门学问。“罗王之学”就是研究“五大发现”。王国维受惠于罗振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只活了50岁,却在甲骨铜器、兩周金文、战国文字、汉晋简牍、敦煌遗书、三代古史、四裔研究等诸多领域多所发明,不仅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启示,也留下了很多问题,此讲对其人其学试作讨论,并总结其历史遗产。
时 间:2022年9月23日(星期五)19:00
地 点:北京大学人文学苑1号楼108会议室
与谈人:黄德宽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教授
杜鹏飞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教授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常务副馆长
主持人:陈侃理
北京大学历史系 长聘副教授
第三讲
三代考古杂谈
地理、族姓及其他
三代考古研究夏、商、周。夏、商、周不光是三个前后相继的朝代,而且是三个彼此平行的地理单元和族群单元。此讲简要回顾三代考古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结合地理和族姓,对有关发现试作探讨,分析夏、商、周如何“三分归一统”,形成后世中华帝国的基本特点。最后用三句话总结:唐、虞、夏归于夏(“中”的形成),夏、商、周归于周(“域”的形成),周、秦、汉归于汉(制度定型)。
时 间:2022年9月27日(星期二)19:00
地 点:北京大学人文学苑1号楼108会议室
与谈人:徐天进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教授
良渚博物院 院长
唐晓峰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教授
许 宏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主持人:孙庆伟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教授
北京大学 副校长
第四讲
商周酒器略说
以“觞”“觯”“爵”“角”为例
功能分类是形态分类的基础。今食器、水器,据器物自名,有不少纠正,唯酒器分类仍沿袭宋人定名,改动不大。此讲以商周酒器中的觚、觯、爵、角为例,介绍考古发现和研究的最新进展,并以此为基础,对商周酒器的分类试作总结。
时 间:2022年9月30日(星期五)19:00
地 点:北京大学人文学苑1号楼108会议室
与谈人:苏荣誉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研究员
徐天进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教授
主持人:韩 巍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副教授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线下听讲须知
为配合防疫工作要求,请您在活动现场全程佩戴口罩,隔位就座并配合工作人员进行登记、测温等工作。因现场空间有限,到达防疫要求的人数承载上限后我们将停止观众入场,欢迎您关注线上直播。
线上听讲渠道
我们将通过bilibili网站,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众应尊重文研院及主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直播地址:
https://live.bilibili.com/23678679
或扫码二维码:
更多相关学术活动,敬请关注
责任编辑:汪珂欣